安徽安徽蒙城民俗文化

安徽冬令营 | 2017-09-29 18:05:20
摘要:玩灯艺人没有固定的班社,随聚随散,常在农闲时互相邀约到集镇、村庄或春会、庙会上表演。城镇多在春节和元宵节组织玩灯。“花鼓灯年年有”一句唱词说明了群众对花鼓灯的喜爱。

戏剧

梆剧蒙城县梆剧属“沙河调”,又称“淮北梆子”。其唱腔有慢板、二八、流水、非板、栽板、滚白、金钩挂、垛子等多种板式。主要乐器有瓢(板胡)、二胡、三弦、笛子、唢呐、梆子(二板)、锣、鼓、钹等。文武场用的曲牌有上百种之多。流行的传统剧目有四百余个。

推剧

推剧原由沿淮一带的民间小调花鼓灯演变而成,演唱时多为四句一拖腔,故又名“四句推子”。其曲调优美、抒情、婉转动听,唱词通俗朴实,易学易唱。深受群众喜爱。该剧多是生活小戏,如《送香茶》、《蓝桥会》等。蒙城县南部的罗集、立仓、顺河、大兴、楚村、薛集一带也较流行。

坠子

坠子唱腔多变,韵调清雅。长篇多述刀马故事,短篇多叙闺阁情怀。坠胡为主要乐器,艺人以脚踏板击节,自拉自唱。有琴师伴奏时,艺人则手打简板演唱或与琴师对唱。不用坠子伴奏的称为“唱干板”。早年,艺人多用单片小铙击节,俗称“小铙”。由于小铙不如简板明快,更有利于唱腔的发挥,故渐为后者替代。

民间歌舞唢呐班唢呐是古老的民间吹奏乐器,在蒙城县流传甚广。唢呐班吹奏乐器有大笛、小笛、哨子、闷子、管子、笙等,打击乐器有鼓、锣、镲、云锣、棒子等。演奏内容极为丰富,有各种曲牌(大开门、小开门、八板等),各种戏曲、曲艺和民间小调,有专门演奏曲:《百鸟朝凤》、《万年青》、《庆丰收》、《叫句子》、《太平年》等。

蒙城县多在办喜事、丧事、庆寿、还愿、送礼、逢庙会时请唢呐班演奏。唢呐艺人有一种陋习:两班相遇必然比试,各不相让。为争夺听众,站着吹、上桌吹、跳起吹、扔着吹,吹奏加唱,有的还戴鬼脸、点酒火、吐彩练,表演各种怪相,大有不压倒对方誓不罢休之势。

龙灯龙灯是蒙城县人民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表演气派大、变换多、造型美、图案新。据说,龙的出现象征着吉祥和丰收,所以每年的灯会都少不了龙灯。龙灯的仪式排列也与众不同,最前面的是两个牌灯,上写:“某某地”、“龙灯会”,紧接着是两根高耸入云的九莲灯,九莲灯之后是以吹打组成的乐队“锣鼓棚”,细吹细打,接着是彩珠巨龙,最后是特制的大鼓一面,在表演时击打,烘托气氛。

花鼓灯花鼓灯在春节期间的灯会演出,主要伴奏乐器又是花鼓,故名花鼓灯。盛行安徽淮河流域的蒙城县、凤台县。花鼓灯以舞为主,夹唱灯歌。舞蹈表演又打花场、小花场、双人活、三人抢寿巾、四人舞(小场子)、中盘鼓、上盘鼓等。舞后兼演情节小戏,有固定角色,唱腔多用地方小调,很有戏剧色彩,如《四老爷上轿》(也称《独杆轿》)、《推小车》等。

蒙城的花鼓灯表演形式多是一人拿岔伞(亦称花伞、樵伞,状似伞,周缀彩带),带领男女演员登场表演。舞蹈高潮时佐以口哨声,以助欢腾。舞蹈段落中,锣鼓一煞,演唱灯歌。灯歌是根据当时当地的情景即兴创作,开口就唱,颇受欢迎。同一曲调,男女唱法不同,有的明快奔放,有的哀怨、抑郁,有的优美抒情,有的幽默滑稽。花鼓灯是劳动人民自娱娱人的艺术形式,艺人大多是农民和手工业者,晚上在月光下玩灯,没月亮时,就点起灯笼火把来表演。有一首唱到:“花鼓一打头对头,玩灯的都是光蛋猴,一没银钱买灯草,二没银钱去打油,玩灯都趁着月亮头”。玩灯艺人没有固定的班社,随聚随散,常在农闲时互相邀约到集镇、村庄或春会、庙会上表演。城镇多在春节和元宵节组织玩灯。“花鼓灯年年有”一句唱词说明了群众对花鼓灯的喜爱。

 

上一篇:安徽阜阳民俗文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热门推荐
全国咨询热线:400-688-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