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小热昏与沪剧

上海冬令营 | 2015-11-19 10:42:59
摘要:上海小学生冬令营带你了解上海文化:小热昏与沪剧

    沪剧:沪剧是上海剧种的一个代表,流行于上海、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它起源于浦江两岸田头山歌和民间俚曲,在流传中受到弹词影响,演变成说唱形式。清代道光年间,浦江一带的滩簧发展为二人自奏自唱的“对子戏”和三人以上演员装扮人物、另设专人伴奏的“同场戏”。1898年已有艺人在上海,并在茶楼坐唱,称作本滩。1914年,本滩易名为申曲。1927年以后,在这个时候申曲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名为沪剧.

    小热昏:上海滩上植根于民间的马路说唱。源于清末民初,当时杜宝林等民间艺人用隐晦曲折的手法,以"说朝报"的形式,说唱时事新闻,讽喻当时的社会,初名"醒世笑谈",后称"小热昏",盛行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为一种独具上海地方特色的说唱。上海小学生冬令营介绍小热昏用地道的上海方言演唱,一般以小锣或三巧板伴奏,常用曲调有"锣先锋"、"三巧赋"、"东乡调"等。很多小热昏艺人 ,用唱"小热昏"来推销。名艺人有陈长生(艺名小得利),后有陈国安、徐和其、俞笑飞等。50年代后小热昏艺人多半成为滑稽评弹演员,与今天活跃在上海舞台的"轻松艺术"--独脚戏、滑稽戏颇有渊源。

上一篇:游学感受上海文化:金山农民画

下一篇:参加上海寒假冬令营了解当地特色文化

热门推荐
全国咨询热线:400-688-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