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国游学我们要注意那些风俗呢?

美国冬令营 | 2016-08-11 14:11:58
摘要:去美国游学应该入境随俗,让自己更多的了解一下美国社会当地的习俗与社交礼仪。

 我们要去美国游学应该入境随俗,不仅要学习知识,出去游玩参观,更应该了解一下美国社会当地的习俗与社交礼仪,我们就让美国冬令营为你盘点美国礼俗与中国礼俗不相同之处。

    1、见面礼仪
    见面时,应互相问安,主人应主动向客人介绍自己的身份和来宾的姓名和他们的工作、爱好(幽默些)。
    与美国朋友握手,用力不能太小,否则有不礼貌之嫌。
    要面带笑容,身体微微向前倾。
    男士与女士握手时,要待到女士伸出手时方可与对方握手。
    美国人的手势语言丰富,有时会用手搭在你的肩膀上,表示肯定与鼓励。
    面结束时,要把有关计划或反馈意见告诉他们。
    2、说话有礼貌
    美国人从小就养成说话要有礼貌的习惯,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即使与家中父母,兄弟姐妹说话,也都会使用“Hi”(你好),“Please”(请),及“I am sorry”(对不起)等客套话。
    3、尊重个人稳私
    美国是一个特别重视个人稳私的国家,美国人不会问新结识的朋友任何有关个人之经济、宗教及政治等方面的问题,如:“你每个月赚多少钱”、“你家里都有些什么人令尊在哪工作”、“你这房子是多少钱买的”、“这次总统大选你会选谁”
    5、看场合穿衣服
    美国人穿衣服是因场合而异,与身份无关。达官贵人去参加野餐或爬山等聚会时,一定也是着便装、球鞋,相反的即使是清洁工人去参加正式的宴会时,也都会穿西装打领带的。所以,美国人在应邀参加应酬时,事先一定都要问清楚这个场合应该穿什么衣服。值得中国人特别注意的是,在美国,「睡衣」是只能在室内穿着的衣服,睡衣万万不能穿到室外去。
    6、宴客重气氛
    美国人在家里请人吃饭时,特别重视宴会的气氛,餐桌上的刀叉、盘子及餐巾等都会排列得非常漂亮,可是客人却不一定真能吃到什么好吃的东西。美国人的烹饪不是生吃、水煮,便是放进烤箱里去烤,既简单方便又容易控制时间,所以当客人抵达时,女主人早已万事俱备,菜饭全已准备妥当了。此时,女主人的主要任务便是要周旋在众宾客之间与大家寒喧,话家常了,如果这时还得在厨房里忙得团团转的话,依照美国人的规矩这是很失礼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应邀去美国人家里做客吃饭时,最好能故意晚到十分钟左右,如此可以多给女主人一点儿时间做准备工作。
    7、大人聚会,小孩免请
    美国虽是儿童的天堂,但是绝大多数的大人聚会却都不欢迎孩子参加,所以美国年轻父母参加社交应酬时,都得提早在好几个星期以前就找妥看孩子的人(Baby Sitter ),届时好来家里看顾孩子。Baby Sitter的工资都是按钟点计酬的。
    偶尔如果主人说这一次的聚会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参加时,做妈妈的在出门之前一定都会对孩子一再耳提面命,再三叮咛孩子在人家家里做客的时候一定得注意言行举止,要听话,要有礼貌。所以,美国孩子在外头做客的时候,都表现得非常听话和有礼貌。
    8、礼轻情意重
    美国人不流行送厚礼,但应邀去美国家庭吃饭做客时,如能选购一份小礼物,如一棵小植物盆景(有根的植物或花卉)带去给女主人,是非常受欢迎的。
    9、喜爱宠物
    美国人喜欢养宠物,特别是狗和猫,但是在未经主人同意时,最好别随意逗主人家的狗。美国人带狗出去在住宅区散步时,带着为狗清除粪便的工具和袋子。有责任心的美国人会将家中养的猫狗带去兽医那儿做节育手术的。另外,无论你多爱狗,都不可以与为盲人服务的导盲犬表示友善,以免干扰了它的导盲工作。
    10、美国人的称谓与签名
    美国人平常都喜欢彼此互相以名字相称,不带姓、不带先生、小姐或太太等客套的称谓。不但邻居、朋友、同学、亲戚之间如此,在办公室里同事之间,即使是上司与部属之间,亦均以名字相称。不过,若是上司称其部下为某先生、某小姐、某太太时,那么这些部属就应该也称呼他们这位上司为某先生、某太太、某小姐或某经理才行。
    在美国经常都得签名,正确的签名方式应该是同时签上姓氏与名字,但是不要加上职称与学位。
    11、付小费表谢意
    美国人在餐馆吃完饭付帐时,一定会给侍应生至少15%的小费(即帐单金额的15% )。如果服务特别好的话,则付20%的小费,同样地美国人去美容院或理发厅烫发、剪发,付帐时,也付至少15% 的小费。美国人也会给在旅馆替他搬运行李的服务员及在停车场为他停放车辆的服务生两、三块钱小费表示谢意。花店派人来送花或披萨店来送披萨时,也会支付两三块的小费。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美国游学营或是美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kaixinxly,获取更多的资讯。

上一篇:美国游学冬令营教你怎样做一个“纽约人”

下一篇:美国冬令营有哪些注意事项?

热门推荐
全国咨询热线:400-688-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