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学不会自律?孩子自律性很差?亲爱的家长们,孩子自律的根源在哪里?北大心航线老师给家长解答:
在童年时,从5岁开始,孩子就可以学习这个自律的原则——先承受痛苦,再享受快乐,避免眼前的安逸带来的不利。
例如:如果一个5岁的男孩多一点耐心,让同伴先玩游戏,自己等到最后,就可以在没有打扰和催促的情况下,享受到更多的乐趣。对于6岁的好子而言,学会吃蛋糕时不着急把香甜的奶油一口气吃完,或者先吃蛋糕,后吃奶油,就可以享受到更甜美的滋味。让上了小学的孩子正确对待家庭作业,是培养“先苦后甜”原则的最佳时机。当孩子满12岁时,应该已经无须家长敦促,就可以先完成功课,再去看电视。如果是这样,十五六岁以后,他们就会把这个原则内化为一种习惯,成为自己的一种常态。
但是,根据教育工作者的经验,很多青少年都缺少这种健康的习惯,他们不肯用功学习,说话做事喜欢心血来潮,他们很容易成文“问题学生”。为什么呢?研究表明,基因的影响并不明显,其他因素也有待论证,但大部分迹象表明,家庭教育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子不教,谁之过
北大心航线老师表示,孩子缺少自律,未必是因为父母管教不严。事实上,他们中的很多人经常受到严厉的责骂或体罚。可是这样的教育方法只会起到负面作用,因为它本身就违背了自律的原则。没有自律原则做为后盾的管教,不会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
父母自己不遵守自律的原则,就不可能成为孩子的榜样,之会成为反面教材。有些父母经常告诉孩子:“照我的话去做,但不要学我。”他们的行为缺乏长辈起码的自制力、尊严和理性,比如酗酒、邋遢、大打出手、偷奸耍滑甚至背信弃义。这些父母的生活毫无自律,却强迫孩子有条不紊地生活,结果可想而知。如果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会把这样的生活视为理所当然。如果父母的生活混乱不堪、一塌糊涂,孩子也会照单全收。
父母的关爱至关重要。即便家庭环境充满混乱、生活贫困,只要有爱存在,照样可以培养出懂的自律的孩子。相反,即使父母身为医生、律师、企业经理或者慈善家,生活方式相当严谨,但是如果缺少爱和温情,他们培养出的子女照样会随心所欲、肆意妄为、不懂自律。
爱是心灵健康成长的动力。如果我们爱某样东西就会乐于花时间去欣赏它、照料它。比如一位小伙子终于买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新车,他一定把大把的时间花在车上面:擦、洗、美容、修、整理内饰……
对于子女的爱也是如此,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照顾他、陪伴他。
培养孩子学会自律,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如果不把精力用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得可怜,就无法深入了解他们的需要、找到教育他们的正确方式。
在孩子明显需要培养自律能力的时候,我们不是挑起担子,而是不耐烦地说道:“我没精力管你,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到头来,但孩子犯下错误逼我们不得不采取行动的时候,我们就会把满腔怒火发泄到他们头上。我们不愿去调查问题的本质,也不考虑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算适合。如果父母习惯用严格的体罚教训孩子,这本质上不是教育,而是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气和不满。
了解更多北大心航线冬令营的最新营讯及相关信息,可以拨打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6900-650
也可关注微信公众号:kaixinxly 或者加魏老师微信:xlywls 咨询 ,这里有最新的冬令营资讯,可为孩子选择最适合的冬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