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是人,是一个社会的人。他们也需要有心理活动,而且他们心理活动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丰富、复杂。因此,他们除有物质方面的需求外,还有心理上需要和愿望。他们需要家长提供各种各样信息,给以情感上支持和行为上的帮助。他们有自尊,需要理解。如果家长不能满足孩子心理上需要,对他们心理上需要漠不关心,那么即使他们物质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他们同样也会感到不满、苦恼,甚至产生各种各样心理问题。正如他们对环境和营养中缺少某些物质时会产生身体上的疾病一样。
孩子是发展中的人。他们心理有发展的过程、规律和特点。在发展各个阶段,他们心理特点存在差异,有不同问题需要解决,有不同需要应该满足。他们心理更与成人不同。如果家长忽视孩子的特点,把对成人要求强加给他们,或用对其他年龄阶段的要求来对待他们,没有为他们提供解决这个年龄阶段的主要问题的条件,就会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问题,产生不信任感、内疚性、自卑感等等,并影响以后的发展。当外界的要求和孩子们的发展水平和特点相距太远时,这种要求非但不能促进孩子的心理发展,而且会使他们的发展产生偏离。
每个孩子都还是一个具体的人。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复杂影响,每个孩子都还具有他个人的特点,表现上有明显的个别差异。家长如果对儿童的个性特点敏感,采取适合于某个儿童特点的教养方式和态度,这个儿童的心理就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反之,如果家长按照统一的模式,采取不适合儿童的态度和方式,或根据自己的好恶对待儿童,家长和孩子之间就会产生不协调,甚至产生冲突,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孩子的特点使他们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对这些孩子,家长更应该精心对待,防止他们的问题产生。
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个发展形成的过程,在发展形成的过程中,她不一定都以明显的形式表现出来,家长最好能在孩子们刚开始产生轻微的心理健康问题时,就及时发现并采取多种方法帮助他们解决。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我们不要忽视平时不引人注目的孩子的心理健康,包括那些大家都认为是“好学生”、“乖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些孩子,看起来很正常,没有什么心理上的问题,但实际上在他们身上存在着潜在的不健康因素。只是由于他们的性格特点,或由于没有突出的事件引发他们的心理问题,因而他们的问题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对于这些孩子,家长往往放松了关心和教育。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的问题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发展,以致达到了严重的程度。不少事例都说明了这种情况,我们要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