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心航线冬令营总结近年来,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很多人都认为,现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甭提多幸福了。但幸福不幸福,只有孩子自己知道。
下面是心航线冬令营老师总结的家庭教育最新误区,家长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没让孩子学会关爱他人
可悲的是,一个家庭中越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就越以自我为中心,而以自我中心的孩子将来是很难融入社会的。
误区二:没让孩子学会体验快乐
据北大心航线冬令营调查,在三种情况下孩子最不开心:一是父母吵架离婚时,孩子很惊恐,不知所措,又担心自己没人要。二是没人玩时。特别是乔迁新居后,父母给孩子很多限制,墙上不许画、地板上不能拍球、卫生间里不许玩水,更不能领着同伴来胡闹,到最后,很多孩子都想回老房去住。三是做不想做的事。如被父母逼着学画画、弹琴、上各种兴趣班等。
误区三:没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
很多父母带养孩子偏重控制,衣服穿得多但恰恰先感冒,吃饭追着喂直到跑不动,结果是长大以后生存适应能力差,中学生父母铺床垫褥、大学生父母全职陪读等现象大有人在。父母的包办剥夺的是孩子生活自理的实践机会。在这些方面,大人要有意识的“懒”些,孩子才可能“能”些,小时候肯放手,长大了才放心。
误区四:没让孩子学会克制需求
很多父母对孩子有求必应,生怕拒绝会挫伤了他们的心灵。其实生活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许多父母善于克制自己的物欲,却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可是,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从中获得的乐趣也很少,这一点孩子和大人是一样的。更糟糕的是,孩子从中学会的是不劳而获,高消费不是靠努力得来。所以,父母应善于对孩子说不。
误区五:没让孩子承担劳动的义务
调查显示,各国儿童平均每日劳动时间分别是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中国0.2小时,德国甚至将6岁以后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写进法律。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脱离父母走向独立,成功地构筑自己的生活,而家务活正是增强他们能力与自信的途径。
误区六:没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板凳绊倒了孩子,不同的国度有不同的对待方式,而不同的对待方式又造就了孩子不同的人格特征:中国的家长是打板凳,安抚孩子,孩子学会的是推卸责任,抱怨他人;美国的家长是“没看见”,不去干预,孩子学会的是爬起来走,独立性强;日本的家长是批评指责,孩子学会的是承担责任,寻找原因。
北大心航线冬令营老师告诉家长,其实很多事情大人是不必急着挡在前面的,自己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责任让孩子自己承受。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这远比家长过后反复唠叨效果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