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对自己孩子很是无奈:叶女士的孩子去年寒假参加了游学冬令营,两周的时间,原本跟孩子商量好每天都会通话报平安的,结果却只通了一两次电话,而回来后,问到游学的体会,孩子也是爱答不理的糊弄过去了,她抱怨,“花了这么多钱,孩子好像一点也不领情”。领队老师张老师亦表示,家长急火连天,而孩子满不在乎的情况在她所带的团队里出现的还真不少。
国际游学项目李老师表示,有这样的情况其实一点也不奇怪。青少年已经慢慢开始追求独立,他们希望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支配,不打电话报平安,不正面直接地回答父母的问题正是其中的表现之一。但这种独立的倾向却不是青少年全部的心理需要,他们仍然视父母为最重要的人,渴望父母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当父母与孩子的交流是平等的,而不是逼问式的方式时,孩子自然会将自己的故事与父母分享。
他表示,“如果家长一再逼问,反而会更加激发孩子的逆反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的一次海外游学,也是家长成长的过程,学会怎么样与走向个性独立的孩子成为朋友,欣赏他们的成长过程。” 对于孩子的沉默,家长不如静观,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