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孩子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让孩子全面的了解记忆方法,是我们家长必须要做的,国内小学生冬令营在这里分享一些实用的记忆方法。
首先,明确记忆的意义。
有些家长把记忆与背诵等同起来,这是不科学的。
背诵更强调了记住,对理解的要求层次较低。比如:数学定理的背诵,很多孩子在一两分钟内就可以记住,可是后来做相关习题时却出现大量失误,这就是理解不到位造成的。
而记忆要求孩子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内化,比如:老师把古诗的背景、作者创作时的情景还原、重点词语解释等之后,让孩子再记这首古诗,这样记忆,不但用时短而且保持时间长,因而家长要明确记忆的意义,千万不要让孩子仅满足于表面上的背会、会复述等。
其次,引导孩子充分地理解与应用知识。
对知识的记忆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如果没有理解做支撑,那么很多知识即使记住了,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忘掉。例如,有些家长就曾反映:“我家孩子记得可快了,一会儿就能背会,他就是不好好学。”家长说这些话是想表明孩子智商的正常或者超常,只是孩子不够用功,然而家长的这种说法会让孩子“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很聪明。当然,这类孩子智商并不低,但家长的这种外部归因方式,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动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孩子对知识理解不透彻归为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这样就可以激起孩子对知识的记忆欲。
我们再看个例子:化学是从九年级才接触到的新学科,孩子本来是从零开始的,可是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学生之间竟然有了差距。当问到一些学得不好的同学时,他们一般都会说“很多概念、元素符号、原子量等没有记住”,化学测试中自然少不了对这些内容的考查,可真的完全是由于没有记住这些而导致的成绩不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问题的关键是孩子还没有对这些知识理解透,他们当时可能真的记住了,但是没有理解,没有这个知识点意义背景的支撑,时间略一长就忘记了。
再次,把握好记忆时间的分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忘记有前抑制和后抑制之说,即前面学习材料或者后面学习材料对原来知识记忆的影响度。
一般而言,早晨起床后或晚上睡觉前半小时,是非常适合进行记忆活动的时间段,中午一般不宜进行记忆活动。同时,家长要让孩子形成一个固定的记忆知识分类时间段,也就是每天哪个时间段记哪学科的知识,一旦这个习惯形成,那么这个时间段就会成为孩子记忆该类知识的最佳时期。
最后,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且要灵活运用。
北京小学生冬令营认为记忆的确有一定的方法存在。比如,谐音法,就是对一些无意义的材料赋予人为的意义,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记忆的效果,在英语单词记忆中运用较多;但对于政治、历史类的记忆更多的是采用联想法,也就是把知识放到特定的背景中,把事例与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物理、化学、数学中的公式、定理类知识,一定要在具体的生活或者解题运用中消化,从推导的原理及应用效果多个方面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