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冬令营小编了解到,古人建文塔(文笔塔、文昌塔、文峰塔)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彰显当地文运昌盛,士子如林;二是为了希望从此文星高照,多出人才。因此,文塔成了寄托读书人荣誉与梦想的“功名塔”,旧时读书人都十分崇敬文塔。
据记载,清代广东番禺庄就有恭、吴川林召棠、顺德梁耀枢三位状元在此,如果上京赴考路过广州时,都有祭拜过广州泮塘的文塔,希望文曲星能点中自己,高中状元。结果,他们都如愿以偿。
因此,人文昌盛以及希冀出人才的地方,往往建有文塔。据文史专家称,广州地区曾有十多座文塔。最近笔者偶然了解到,在现今黄埔区长洲街道深井社区———以前的深井村,就曾有过三座文塔。
广州冬令营小编了解到如今在深井仍可看到其中的两座:一座位于村南的文塔岗,此塔曾于1958年被拆,近年在原址重建;一座位于村中的文塔公园,为原址原塔,近年进行过重修,是广州市登记保护的文物单位。
文塔公园的文塔建于清代,为一座楼阁式砖木结构古塔。底层直径6米,壁厚0.5米,首层出檐0.4米,塔呈攒尖形,高约18米。塔身呈六角形,外观为3级,塔内分为3层,塔身是灰浆砌结的青水墙。
大青砖的规格为28厘米×10.5厘米×7厘米,外墙砌法为十顺一横或十一顺一横。一层门额刻“山明水秀”四字,二层窗楣刻“振采高飞”四字,字体遒劲端庄,出自邑人凌霞城之手。
曾有外国摄影师留下清末这座文塔的倩影。当时该塔就在涌边,宽阔的深井涌停着桅杆高耸的大小船只,不像今天这座塔被拥挤的房屋包围,深井涌也成了狭迫的小水沟。
文塔岗的文塔因系五十多年后重建,没有旧的影像资料参考,只能依公园文塔的葫芦画瓢,模样大小与公园文塔几乎完全一样。
所不同的是:公园文塔坐东向西,而岗上文塔坐南向北;公园文塔匾额题字是“振采高飞”和“山明水秀”,岗上文塔匾额题字是“冠冕南极”和“高步青云”;第三层一个圆形窗户,公园文塔在正门左侧,岗上文塔在正门右侧。
深井的第三座文塔据说也是1958年拆掉的,知情人说原址在深井码头一带,具体位置和外观已无人知晓。好在有网友上传了一幅摄于晚清的“疑似深井双文塔”的老照片。
从照片中的情境看,该照片摄于100多年前的深井无疑。照片中右边的塔就是深井第三座文塔,其位置在深井涌东出口与新担涌交汇处,这里离现在的码头不远。
今天的深井涌与连接珠江的新担涌都非常狭窄,深井涌两边挤满了房屋,涌口还建了水闸,涌口一带已看不到文塔公园那座塔。
当年,两涌交汇处一带却是宽阔的江面,正如照片显示的那样,从拍摄机位(新担涌船上或对岸),不但可以看到第三塔的美丽身影,还可以顺着深井涌看到现今文塔公园那座塔的轮廓,构成恬静旖旎的“双塔”景观。
深井也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限于篇幅,这里只说一人:现代文学史上着名作家、画家,当年与冰心、林徽因齐名的三大才女之一的凌叔华,就是深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