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攀比心,孩子也不例外。攀比心理是一种对现状的不满足、不甘落后于他人甚至想超越他人 ,适当的攀比能够促进孩子的进步,但是攀比过了头,处处想比别人强、那个比别人高,就会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为什么这么说呢?0~3岁的孩子判断、分析、自我调节能力等都不是很好,如果家长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就比较自信。反之,孩子就会通过其他的行为继续赢得父母的关注,比如漂亮衣服、与众不同的做法 来突出自己。
孩子的攀比,有的时候是受父母的影响。北京巨人学校冬令营指出妈妈之间经常谈论一些物质的东西,谁家买了房子、高级私家车,谁做了什么发型、买了什么牌子的衣服等,耳濡目染孩子也就学会了攀比这些表面的东西。
妈妈们想尽办法给孩子穿得漂亮,这种本不愿落后于别人的心理,被孩子捕捉到后,成为孩子与人攀比的强大的心理后盾,平时孩子想要什么都尽量满足的消费心理又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支撑。
由此看来,孩子攀比绝不是孩子个人的错,而是一种教育上的不小心酿造的苦果。妈妈唯有从养育孩子之初就开始注意自己的行为,弱化环境的影响,尽量防止孩子消极攀比,攀比心理才会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一缕阳光,激励着孩子不断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