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这不止代表着一种方法,更是我们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双语口才冬令营告诉你怎么用兴趣来引导你的孩子学习。
兴趣是孩子对事物的主动选择,诱导则是促使和加强孩子的这种主动性,使兴趣变得持久、有目的。
一个在语言、空间,数学逻辑或动觉等方面有潜能的孩子,他也常常在这些方面表现出兴趣。虽然这种兴趣常常因为孩子的好动和注意力受转移等特点而不能持久,但这种天然的兴趣是不会改变的,除非在这方面遇到来自父母、老师等外部环境极大的压制或厌恶。
我非常遗憾地看到,许多父母虽然对孩子有强烈的教育和培养的愿望,但常常会指责孩子的一些“没有用”的兴趣。父母们会按照社会或学校既定的模式去设计孩子的未来,并企图把孩子的兴趣与这些模式联系起来,企图把一些“有用”的兴趣保留,一些“没用”的则删除掉。而实际上,对于孩子的心智发展来说,很难用“有用”或“没用”去区别他们的兴趣。应该说,每一种兴趣对孩子求知来说,都是有价值的(除非是一些已明显表现出有违社会伦理和道德的兴趣),明智的父母总能利用这些兴趣把孩子引向各类知识的殿堂,并培养出孩子好的求知习惯。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对小动物有浓厚的兴趣。一只蚂蚁、一只小鸟、一群蜜蜂或者是一条小鱼,会吸引孩子很长时间的语言力。要他们花20分钟去背诵一段名篇或一首小诗,常常是非常困难的。但他们会在没有任何督促和要求的情况下,花上一个下午去观察一群蚂蚁的活动。这几乎是每个父母都熟悉的情景,他们兴致勃勃,心无旁骛,即使太阳把背晒脱皮,或者汗水顺着脖子往下流也不在乎。这就是兴趣的力量。
然而,我们理智地、毫不怀疑地知道,即使让孩子花上一两年时间去这样与蚂蚁玩,他也不能增长多少知识,这时的关键就在诱导。诱导他从中去获得新的知识、方法和对孩子有益的习惯。小斯宾塞正是从“蚂蚁的课堂”开始了对他一生都有影响的知识之旅的。
当我发现小斯宾塞开始在屋后的花园对蚂蚁产生兴趣时,我也加入了他的“兴趣小组”。第一天,仅仅是看,是玩。看它们怎样把一粒面包屑搬回来,怎样跑回去报信,带来更多的蚂蚁……第二天,我拟出了一份关于蚂蚁的“研究”计划:
①在“自然笔记”里开设蚂蚁的专页。
②从书本上更多地了解蚂蚁,并作上笔记。
③蚂蚁的生理特点:吃什么?用什么走路?用什么工作?
④蚂蚁群的生存特点:蚂蚁群有没有王?怎样分工?怎样培育小蚂蚁?
有了目标,小斯宾塞的兴趣更浓了。如果说开始他只是觉得好玩,那么现在他还觉得有意义了。这项研究持续了几乎一个夏天。实际上,在这份计划里,已溶入了系统获取知识的方法,还能培养孩子专注达到目标的意志。
英语口语冬令营指出父母在这种事上“所表现出来”的兴趣会使孩子获得肯定,而有目的的诱导不知不觉地让孩子学会了求知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父母的目的性不能太强,因为渴望自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旦意识到这是一项任务,有的孩子的兴趣会大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