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在3世纪已经有马来人在此居住,其最早的文献记载源自于第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着的《吴时外国传》记载“拘利正东行,极犄头海边有居人,名蒲罗中国”[18]。据新加坡的学者许云樵的考证,蒲罗中则是马来语PulauUjong之对音,指半岛南端的一个岛国。蒲罗中就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名称。比淡马锡早达一千多年[19]。
14世纪,明朝把新加坡称作“淡马锡”(爪哇语:Temasek),莫干岛。
在1819年1月29日,英国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的雇员斯坦福·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且开始管辖该地区。1824年,新加坡已经正式成为了英国殖民地,最初隶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的管辖。1867年,新加坡已经升格为海峡殖民地,和槟城、马六甲并列一个辖区,受英国直接统治。
1942年2月15日(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占领新加坡,并将之更名为“昭南岛”,行政上称作“昭南特别市”,其中“昭南”一词取自“昭和年间所得之南地”一文,同时也有“南方之光”和“昭和天皇在南洋之领土”的意思。
1945年9月12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英国重新管辖新加坡,并恢复其名为“Singapore”,翌年把新加坡从海峡殖民地分离。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邦的地位,李光耀成为首任总理。1963年,新加坡连同当时的马来亚联合邦、砂拉越以及北婆罗洲(现沙巴)共组成立马来西亚联邦,从而完全脱离英国统治。
在马来西亚期间,李光耀和当时的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在种族权利分配上意见不合,李光耀主张以“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民族平等方式来取代“马来人优先”的保护政策。人民行动党与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巫统)的政治较量更在1964年7月及9月两次引发新加坡种族骚乱。最后,首相东姑阿都拉曼以避免局势恶化为由,在1965年8月7日下令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于是,8月9日,以巫统为首的执政联盟在马来西亚国会紧急修宪并通过,解除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关系,使其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9日)后,新加坡寻求国际承认,深怕有朝一日会被马来西亚强行合并或被印尼攻击(印尼对抗新马的活动还没结束),所以于1965年9月21日加入联合国。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联邦。1967年8月8日,新加坡协助成立了东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