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皮影戏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皮影戏还有一种称呼叫人子戏、挑影子,因其影人、道具用驴皮制成的,故又通称驴皮影,听其唱,观其形,到处都透着泰山文化的深厚、古朴。据长辈的长辈讲,皮影戏在泰山已经唱了400多年了,是谁第一个把皮影戏传到泰山已无从考究。泰山皮影戏的演出方式是立设影幕,俗称影窗,演员在窗内操纵影人表演,同时有配音的演唱及灯光、布景、音乐等。乍一看,皮影与杂耍无异,不过几个镂空的皮人儿在被我们比划。文化冬令营提出可你不要小瞧了这些小人儿,唱起整本的大戏来三天三夜都不含糊,啥热闹唱啥。在早时泰山脚下的皮影戏班大约有十几个,活跃在泰安城的大街小巷,非常受欢迎。
基本特点泰山皮影戏有四个基本特点:1 、在题材上,许多剧目取材于泰山文化传说。2、在表演上以人少而著称。3、在皮影制作上,刀法简练明快,着色对比强烈,蕴含着山东人豪爽的民风情感。4、在唱腔上,以山东大鼓为主,刚中有柔,具有杂家风格,体现了泰山文化的兼容性。
人物装扮皮影人物头茬就是影人的头部造型,其面部与发式和帽子相连(特定人物除外),面部大多为五分侧脸,发式和帽子为七分侧面或更多。而且,有正面、背面和俯视角度等,这种构图的方法,目的是为了把美尽量展现出来。发式和帽子大都为阴刻(去皮留线),其线条疏密虚实、繁而不乱、简而不空。尤其阴刻的发式和帽子,与配以阳刻(去线留皮)的镂空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和谐而又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