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但可以回想已往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并且还能创造新的形象。这种在刺激影响下,人脑中旧履历(即旧表象)重新组合,孕育发生新事物形象的历程叫想象。
想象是人们头脑中原有的表象颠末加工改革和重新组合而孕育发生新的形象的生理历程,是一种高级庞大的认知运动。形象性和新鲜性是想象运动的根本特点,它重要处置处罚图形信息,以直观的方法呈如今人们的头脑中,而不因此词语、标记,以及观点等方法出现。
从目标性来看:想象有随意想象和不随意想象。从内容新颖度看:有再造和创造想象。从想象和现实关系看:有幻想、理想、空想。
人能在过去认识的基础上,去构成没有经过的事物和形象的能力就叫想象力。例如嫦娥奔月,龙宫探宝,《西游记》中西天取经,大闹天宫的故事,都是想象力的产物。想象力在人的思维中用处极大。
想象力,属于人所特有的高级认识过程。想象是人将头脑中已有的客观事物形象重新组合成某种事物新形象的过程。许多事物,包括某些人物形象都是想象的结果。中国神话中的天宫、海外仙山、阎罗世界都是虚构想象的结果。如猪八戒这个形象就是《西游记》作者将猪的形象和人的形象结合起来,把猪的头和人的身体结合在一起,并赋予一定的人物性格而产生的。这样一种猪头人身,说着人话,具有人的思想感情的怪物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过去没有,现在、将来也不会有。
这样看来,想象似乎与现实无关,完全是人脑的“自由创造”了。
想象确实不同程度地脱离了现实,但必须以现实为基础,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某些想象的东西,虽然从总体说可能是十分荒诞的,是现实世界中没有也不可能有的,但构成这个整体的材料,却总是来源于客观现实。尽管现实中没有猪八戒,但猪头、人身、五齿耙、猪八戒穿的衣服,说的语言等构成猪八戒这个完整形象的材料,现实生活中都是有的。人们的想象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中,随时可见,随处可寻。
人的想象是在广泛的感知、丰富的经验、渊博的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19世纪中叶,美国有一位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叫艾伦·坡,他掌握大量侦破案件的新闻资料和有关知识。有一次,纽约发生了一起奇怪的杀人案,警方侦破不了,而身在费城的艾论·坡只凭报纸报道的几篇新闻记事,运用他的经验和知识,以惊人的想象力,设想了案情的很多具体细节并把自己的想象写成了侦探小说。后来案件破获了,人们发现实际案情与艾论·坡的小说惊人地相似,致使侦探家们也为之惊叹不已,可见丰富的知识是想象的基础。没有知识基础,毫无科学根据,漫无边际的想象只能是毫无意义的空想。
但是,知识和想象又不是一回事,知识只是激发想象力的前提,有的人虽然知识很多,但思想僵化,见解和观念陈旧,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结果却变成了知识的奴隶。发明家爱迪生,没有念过多少书,知识是靠自学得来的,但他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充分利用自己占有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并通过思维把想象变成创造发明。他一生的创造和发明达2000多项,其中为专利局正式登记的就有1000多项。在1882年一年之内,平均三天就有一项新发明,而与他同时代的很多知识不亚于他的学者,却一生默默无闻。
法国生物学家克劳德·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意思是说人们不能被已有的东西或知识所束缚,而是要立足于已有的知识,大胆幻想,提出新颖独到的新见解来。
既然想象力并不完全取决于知识的多少,那么科学家的脑子是不是天生就有丰富的想象力呢?也不是。有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大脑有四个功能部位,即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想象区。很显然,前三者指的是观察、记忆和思维。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动用的是前三个区,而想象区一般只被动用了15%。科学家所以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就是因为他们大脑中的想象区经常处在一种积极的兴奋状态,善于想象构思,创造新形象。而一般人对想象区的潜力却挖掘不够。
想象的过程是属于思维范畴的,主要是分析和综合的形式。
想象的分析和综合是凭借形象来实现的。一个人为了构造出某种新形象,就必须对有关的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一方面,分析已有表象的特点,看哪些对构造新形象没有用,就把它舍弃掉,哪些有用,就把它取出来;另一方面,经过这样一番分析之后,于是就运用综合,把那些构造新形象有用的表象结合起来,从而构造出一种新的形象。例如关于北极风光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和综合之后,把“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朔风野大”“荒无人烟”,以及北极熊,狗拉雪橇等等形象联合起来而成。
想象中有高级和低级,复杂和简单之分。如鲁迅笔下的阿Q的这一典型形象,则是复杂的高级的分析和综合的产物。鲁迅自己说:人物的原型“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脑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的脚色”。高尔基说,要创造一个小商人、官吏、工人的典型形象,必须“从20个到50个,以至几百个小店铺老板、官吏、工人中每个人的身上,把他们最有代表性的阶级特点、习惯、嗜好、姿势、信仰和谈吐等等抽取出来,再把它们综合在一个小店铺老板、官吏、工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