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终身性。孩子从呱呱落地来到人世间,进入家庭,家庭就成了孩子天然的教育场所,父母就成了教育者。子女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个人的行为、理想以及职业选择、终身大事,均接受着来自父母的影响。北京中学生冬令营认为家庭教育的终身性有利于增强父母教育子女的责任感,有利于父母同子女的思想沟通和对子女的深入了解,从而随时随地有针对性地给予教育。
2、依恋性。血浓于水,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和共同的生活环境形成既相互归属又相互依恋的浓浓亲情,父母对子女的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充分体现他们关爱子女的强烈责任感,对来自父母的教育,哪怕是尖锐的批评、指责也很容易接受。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3、针对性。在家庭中,父母面对的是为数不多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子女,由于长期的共同生活,父母对子女的身体、能力与个性倾向较为了解,孩子出于对父母的依赖、敬佩,能主动地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向父母诉说,这使得父母既可以及早发现孩子的兴趣、才能,加以培养,使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材施教,针对孩子的问题、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达到“长善救失”的效果。
4、全面性。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像学校和社会团体那样有计划、有系统,但比学校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教育范围和丰富的教育内容,是全方位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渗透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主要是在一定的家庭环境中,由父母言传身教来实现。家庭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是非规范化的,具有明显的日常生活的性质,教育活动基本上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父母对子女的言教固然直接影响着孩子,家庭生活的各种因素尤其是父母自身的品德修养,都会通过耳濡目染,渗透到孩子的心灵中去,对于青少年个性(如价值观、理想信仰、性格等)的形成起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