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是一个国家在“国”的层面最大的盛典,在这一天全国人都放假欢庆,为自己的国民身份而自豪。下面国学冬令营为大家介绍唐朝人的国庆节。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中国一样,将现代国家建立的日子设立为国庆日,但是这一设立标准并非放之四海皆准,对君主制国家来说,国王不但是国家的统治者,也是国家的象征,因此在这些国家里,国庆通常就是国王的生日。在现代社会里,一些君主制色彩比较浓重的国家,如英国、丹麦、荷兰和日本,仍然会在国王的生日全国放假庆祝。
在君主制绵延了两千年的中国,国庆自然也和君主的生日息息相关,从唐宋开始一直到清末,皇帝生日一直是最重大的全国性节日之一,而以皇帝生日为国庆的做法,最早起源于唐玄宗统治时期。
生日庆典的起源
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农业国家,人们要掌握播种、收割的时间点,必须对四季的变化、气候的寒温非常敏感,因此中国古代的节日,大多与历法上的节气相关,也有一些日子,由于在历法上月日排序相同,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也被划为节日,如三月三的上巳、五月五的端午、七月七的七夕、九月九的重阳等等,这些日子有时虽也与人物纪念有关,但日期却与人物的生日没有直接关系。
六朝以前的史料中,几乎没有庆祝生日的记载,因此清代学问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考察了各方面资料后断言:“生日之礼古人皆无”。顾炎武认为,人们开始重视生日,大约要从南朝齐梁时代开始。据《颜氏家训》记载,当时南方风俗,小孩出生一岁之后要抓周,之后每一年的这一天都会“有酒食之事”,举办生日宴会,但这种宴会一般是在双亲在世的时候举办的,双亲去世之后,子女在生日之时怀念父母生养的辛劳,心怀感伤,也就不会再设宴欢庆了。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中国人开始重视庆祝生日,是受佛诞日的影响。据佛教经典记载,释迦牟尼诞生日为四月八日(一说为二月八日),在这一天南亚地区的人们都会郑重清洗佛像,将之放入车中或轿中,四处游行,接受信众的礼拜和供养,称为“浴佛”或“灌佛”。这种习俗也随着佛教传入了中国,在南北朝时期,无论南朝还是北朝都有在佛诞日“浴佛”的习俗,《魏书?释老志》载,在北魏,每到四月八日,太武帝拓跋焘都会亲自登上城门楼,观看浴佛游行的盛典。在这一天,各佛寺还会设斋饭、布酒席招待穷苦百姓,并在寺庙内召集高僧大德讲论佛法。佛诞纪念的流行,直接影响到了六朝人对生日的观念,据《颜氏家训》记载,南朝梁元帝在每年的生日那天,都会“设斋讲”,直到母亲去世之后才停止,这种庆生形式,很明显取材于浴佛节设斋饭、讲论佛法的活动。到了隋朝,隋文帝杨坚曾颁布法令,在自己生日当天全国不得屠宰,这也明显是受了佛教“禁杀生”思想的影响。
生日地位的提高,让大臣们找到了新的溜须拍马之法,隋文帝时期一位精研数术的大臣袁充,就曾上表皇帝,说经过他的推算,隋文帝的出生的日期“并与天地日月、阴阳律吕运转相符,表里合会”,这预示着文帝的出生日具有“合天地之心,得仁寿之理”的重要意义,因而可以“洪基长算,永永无穷”。国学教育冬令营小编表示虽然隋文帝在三年之后就驾鹤西去,并没有实现“洪基长算,永永无穷”的预言,但是这份文书向我们表明,在隋朝人眼里,帝王的生日已经从一个普通的日期,演变为具有神圣意义的特殊时间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