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战乱年代,有不少百姓家破人亡,沦为乞丐(杭州俗称叫花子)。杭州冬令营小编了解到叫花鸡的故事:一天,有一个叫花子弄到一只鸡,可又缺锅少灶。饥饿难忍之际,他便仿效烤红薯方法,用烂泥将鸡涂包起来,放在石块垒成“灶”上拾点干柴煨烤,过了一会儿,泥干鸡熟,他随手拿起又放在地上,鸡毛脱落,顿时香气四溢。叫花子美美地饱餐一顿。后来,这种泥烤的技法传入菜馆、酒楼,厨师们后来又不断改进,在煨烤泥巴中加入绍酒,将鸡包上西湖荷叶烤制,使荷叶的清香和母鸡的鲜香融为一体。于是历年延流传下来,“叫化童鸡”的名声远扬。
相传在明末清初时期,江苏常熟的虞山一带有个叫化子,平时到处行乞,讨要一些残菜剩饭聊以充饥,有时一天难以讨到一碗剩饭,只得忍饥挨饿。 这一天,他运气很不错,除要到一些充饥的饭菜外,还遇到了一位好心肠的老太太,送给他一只老母鸡,他高兴得手舞足蹈。但他是个叫化子,除了手中的破碗,别无所有,怎样才能把这只鸡做熟呢?他想了好久,也没有想出个好办法来。突然,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就近找了一户人家,向主人借了一把刀,将鸡宰杀,除去内脏,到山上挖了些黄泥涂于鸡的表面,取来枯树枝叶点起火,将包好的鸡放在火堆中烧焖,待泥烧干,他估计鸡也熟了,就用棍子敲去泥壳,鸡毛也随泥脱落,顿时香气四溢,叫化子十分惊喜,遂抱起鸡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正当叫化子吃得起劲时,明朝大学士钱牧斋散步路过此处,闻到鸡的香味,并老远看到叫化子吃鸡的情景,便差人前往打听叫化子是如何做出这样美味鸡的。差人打听了一番,并取了一小块鸡肉给钱牧斋,钱牧斋品尝后,觉得味道确实很不平常。
回到家中,他令家厨按叫化子所说的方法制作,并在鸡肚子里加进肉丁、火腿、虾仁及香料等各种调味品,用荷叶包着,涂上黄泥,在火中烘烤,并取名“叫化子鸡”。有一天,江南名妓柳如是来到钱家,钱以叫化鸡款待,并问柳如是:“虞山风味如何?”柳说:“味道好极了”,并说,“宁食终身虞山鸡,不吃一日松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