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应该有计划地让孩子走出家庭的小世界,在居住的小区里或附近院子里的小朋友一起活动,结交一些好朋友。给孩子吃糖果,也要启发他(她)学会给朋友分享。孩子们在一起,为了更新鲜有意思,就要互相商量,这就培养了尊重别人意见的习惯。他们玩得很好,便培养了他们的互助精神。
中学生冬令营提出在游戏中孩子们约好了要先公认的规则,谁也不能不按照规定玩,这样就培养了孩子们遵守纪律的品质。在和别人的活动中,孩子知道了做事情应该想到别人,比较开朗大方,懂得友爱谦让,这就是比较“合群”了。有的父母把孩子关在房门中,不愿邻居的小朋友到自己家里来。为了满足孩子游戏的愿望,就“爸爸妈妈陪你玩”——这叫作“哄”。在“哄”的过程中,孩子往往成了“恒星”,父母多是围着孩子转。孩予习惯于发出“指令”,犬人又常常百依百顺,“唯命是从”。 那么,孩子就会滋长“以自己为中心”的想法,习惯接受受不一般的待遇,养成了没有教养的“拔尖”的习性。有的父母看孩子碰着桌角哭了起来,就忙说:“别哭,桌子撞你了,我给你打它!”说完巴掌落在桌面上,孩子破涕为笑了……有的父母怕孩子吃少了,就说:“快吃吧!不吃,门外那个小孩就要抢你的来了。”孩子使劲地多吃着——仅仅是为了不给别人……报复,自私,不容人,种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就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之中培养起来的。这一切,都是不利于孩子“合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