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北京皮影分为东西两派,现仅存的西派皮影其形成在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年)。由路德成成立于1842年的北京祥顺影戏班、路福元的福顺影戏班、路耀光的德顺影戏班、以路景达为代表的另一个德顺影戏班(1957年政府改造成北京宣武木偶皮影剧团,后更名成北京皮影剧团)及路海、路宝刚共五代传承下来。
北京皮影形成时期比较长,表现手法独特,和其他地区皮影的艺术特色有着不同。主要表现在表演、声腔、造型等很多方面的不同。北京冬令营了解到皮影戏由于长期在京城以唱堂会为主,所以她的表演更突出一些细腻和夸张。例如影人的照镜子、流眼泪、梳妆打扮等,其表现手法都特别细腻。而声腔吸收了昆曲、京剧、曲艺等北京地方剧、曲种的声腔、曲调,一段唱段中巧妙地融进多种声腔曲调,形成了北京皮影特有的声腔艺术特点。造型设计突出了人物的情感和神态的塑造,注重人物着装在影人关节处连接的统一和衣饰冠戴的合理性。路景达创造性地将京剧脸谱融入皮影造型中,其造型典雅,色彩亮丽。在皮影界独树一帜,其作品被业内称之为“北京皮影”。
随着老一辈北京皮影艺术家相继退休和逝去,北京皮影艺术出现后继乏人的现象。现北京皮影的主要传承者--北京皮影剧团没有自己的团址和固定的演出场所、市场模式化运作困难,由于收入低而难寻合适的传承人,从而渐渐淡出观众的视野。